尽管自1月初上线后,小程序不温不火的样子令人颇感失望,但这种状况或将在今年内打破。很明显,自3月以来,微信一系列开放入口和流量渠道的动作,是在有意识地给小程序添加柴火。
最新的动作,日前微信开放了一个新的小程序入口,即“群分享”。简言之,如果你加入的某个微信群里,有好友分享过小程序,你可以在微信群聊天信息界面找到名为“群小程序”的入口,通过入口进入小程序。甚至,可以追溯分享者和分享时间。
这意味着,一方面,小程序多了微信群这个好友间分享扩散的渠道,另一方面,一些符合群聊场景的工具类小程序,可以更好地在微信里扎根了。比如当几百号同事们想投票决定今晚去哪聚餐,在微信群里抛一个投票小程序就可以给行政人员节约一小时的唱票功夫。
迄今为止,除了新上线的群分享,小程序已经有“发现”入口、好友分享、搜一搜、扫二维码等多个入口。
除却拓宽小程序触及用户的渠道,微信的更多动作都指向电商,而最终,这一切都会指向最核心的——支付。
现象之一,是通过在微信搜索中输入商品名称,微信会推送出售相关产品的小程序。比如输入“水果”一词,会出现“妙生活”的小程序。
据36氪了解,腾讯占股的拼多多、蘑菇街,都在进行类似尝试,目前是以类似于购买搜索关键词的广告模式运作。
现象之二,是微信最近上线的“社交分享金”。目前对小程序开发投入最多的蘑菇街,是首个上线微信“社交分享金”功能的电商公司。具体的玩法是,当你在小程序中完成一笔消费,会获得一定金额的“立减金”,需要通过邀请好友来领取。此外,立减金也可以分享给好友,会微信群中。领取成功后,会出现在微信卡包我的票券一栏。
凡此种种背后,让小程序接起生态电商工具的大旗,是微信憋了很久的一步棋。
早在小程序诞生之前,2015年前后,微商开始走热,靠开微店年营收上百万的人不在少数,去中心化的玩法甚至吸引了一批中型淘宝店主的尝试。不过不久,微商生态遭遇了部分传销商户的破坏,彼时的微信尚缺乏电商运营经验。因此尽管当时的微商催生出了星星点点的商户,以及有赞、微盟这类服务商,但并没有形成一套贴合微信逻辑的玩法,和能承载电商业务的工具。甚至,微信除了探出在社交平台做电商的潜力,并没赚到什么油水。
而小程序,如今补的就是这个缺。
至于为何说微信对小程序期待已久——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是,通过微信好友分享淘宝链接,一批聪明淘宝商家和淘宝客(推广商),很好地利用了微信生态的社交链条做生意。最简单的例子,我们常见的淘口令,就是一种把用户从微信导入淘宝平台的路径。
一位电商和小程序从业者告诉36氪,“淘宝客(通过推广专区佣金的商家)的成交,有七成来自微信平台。”这个数字有些夸大。
不过设想一下,这事放在微信眼里会怎么看——显然这笔钱本是该微信自己赚的,却流入了他人之口。
所以,当微信觉得小程序准备好了承载电商平台,近期也就出现了微信全面封杀淘宝客事件。
不过线上电商,只是小程序的一部分目标,微信更大的野心,在于利用小程序撬动线下市场。一方面,小程序初期对流量入口的克制,本意在于,希望开发者能从线下或其他渠道,导流入小程序,丰富微信的流量盘子,而非反过来,简单地让微信流量既有的红利养活一批开发者。
更深一层,所有闭环商业最终都会落到支付,小程序的出现,是微信和支付宝大战中的有力推手。特别在如今,微信支付的用户量已经追上支付宝,且两家获取新客户都渡过了快速增长阶段,进入瓶颈期。
至于怎么让小程序给微信支付打配合?
配合 一场“8.8 无现金日”的活动,微信近日推出了一款名为“无现金生活”的小程序。举例而言,当你在星巴克线下门店用微信支付购买一杯咖啡,成功后或获得0.88元鼓励金。在这个小程序内,用户可以领取各种品牌当日优惠券,汇集在一起。甚至,这个小程序设计了查看本地门店功能,基于地理位置,引导用户查看周边零售、餐饮、时尚品牌等商户的小程序,为这些商家的线下门店导流。
至于微信给小程序加热背后,究竟有几分效果?
迄今为止,微信尚未公布过开发者数量,或小程序活跃度的增长情况,但第三方平台已经看到一些变化——阿拉丁小程序数据统计平台CEO史文禄,对比了开发者数量和日活数据翻番的周期:“先前是一个半月翻一番,最近缩短到一个礼拜。”他告诉36氪。这家平台,如今有接近1万名小程序开发者客户。
一个老生常谈的纠结是——开发一个小程序,会不会导致我的APP用户,成了微信的用户。这几乎每个日后成为爆款或死掉的应用,在冷启动期都面临的问题。拔河般的话语权拉扯背后,是一场双方的赌局。参照公众号崛起的背景,最早一批入住的媒体机构和自媒体,如今有每日发三次公众号文章的特权,相对晚的,如今是两次。这种差别,直接带来了用户量、影响力和收入的差距。
不过小程序是否能如公众号般火爆,依旧是个未知数。